溫泉的生成與來源
大英百科全書定義的「溫泉」
hot spring, also called thermal spring, spring with water at temperatures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e air temperature of the surrounding region. Most hot springs discharge groundwater that is heated by shallow intrusions of magma (molten rock) in volcanic areas. Some thermal springs, however, are not related to volcanic activity. In such cases, the water is heated by convective circulation: groundwater percolating downward reaches depths of a kilometre or more where the temperature of rocks is high because of the normal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the Earth’s crust—about 30 °C (54 °F) per kilometre in the first 10 km (6 miles).
中譯:
溫泉,也叫熱泉,泉水的溫度遠高於周圍地區的空氣溫度。大多數溫泉是由排出的地下水經由火山地區的淺層岩漿(熔岩)侵入加熱而成。然而,有一些溫泉是與火山活動無關;在這種情況下是水透過對流循環被加熱而產生溫泉,地下水向下滲透到地底一公里或更深的地方時,由於地殼正常的溫度梯度變化(地熱梯度),造成深層岩石的溫度變高 – 地底前10公里(6英里)深度區,大約每公里增加30 °C (54 °F)
中國漢朝董仲舒的「雨雹對」中定義「水極陰而有溫泉,火至陽而有涼焰。」,說明不論東西方在溫泉一詞的定義上並沒有規範明確的“絕對溫度”,而是與周遭環境溫度做比較下所定義之。
時事今日因為各國建立法律來規範溫泉及其相關資源之開發運用,而演變為有具體定義泉溫與泉質的現況。其中,基於中華民國溫泉法第一章第三條之一 溫泉:符合溫泉基準之溫水、冷水、氣體或地熱(蒸氣)。第一章第三條之二 前項第一款之溫泉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及其衍生溫泉標準子法規第一章第二條、第三條所定義:
第二條 符合本標準之溫水,指地下自然湧出或人為抽取之泉溫為攝氏三十度以上且泉質符合下列款、目之一者:
一、溶解固體量:總溶解固體量(TDS)在五百(mg/L)以上。
二、主要含量陰離子:
1.碳酸氫根離子(HCO3-)二百五十(mg/L)以上。
2.硫酸根離子(SO4=)二百五十(mg/L)以上。
3.氯離子(含其他鹵族離子)Cl-,including other halide)二百五十(mg/L)以上。
三、特殊成分:
1.游離二氧化碳(CO2)二百五十(mg/L)以上。
2.總硫化物(Total sulfide)零點一(mg/L)以上。但在溫泉使用事業之使用端出水口,不得低於零點零五(mg/L)。
3.總鐵離子(Fe+2+Fe+3)大於十(mg/L)。
4.鐳(Ra)大於一億分之一(curie/L)。
第三條 本標準之冷水,指地下自然湧出或人為抽取之泉溫小於攝氏三十度且其游離二氧化碳為五百(mg/L)以上者。
現今雖然對溫泉已有明確的定義,不過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溫泉都適合人利用。強酸鹼度(例:美國黃石公園)、高溫高熱(例:台灣地熱谷)、含過量硫化氫或沼氣等有毒氣體(例:日本大湧谷)、高溫高壓間歇泉類型(例:冰島哈烏卡達路)、嗜熱生物(嗜熱菌)過量(例:美國黃石公園)等;雖然溫泉有舒壓養生的效用,不過慎選安全安心的溫泉來源才是體驗溫泉前最重要的事。